8-Sep-2025 浙大邵逸夫医院黄翯/马博轩/傅国胜团队:靶向智能纳米药物通过无痕迹释放木犀草素增强脂质外排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Research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黄翯/马博轩/傅国胜团队通过构建具有刺激响应无痕释放功能的木犀草素纳米药物,促进泡沫巨噬细胞和皮泡沫平滑肌细胞的脂质外排,从而实现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以题为“Luteolin Nanomedicine with Stimulus-Driven Traceless Release for Targeting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by Enhancing Lipid Efflux”发表在Research上(Research, 2025, 8, 0754, DOI:10.34133/research.0754)。 Journal Research Funder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atural Science Funds of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Zhejiang TC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4-Sep-2025 啮齿动物独特拇指甲的演化促其成功扩散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啮齿类动物不起眼的“拇指”看上去可能不像一个了解演化过程的明显窗口,但它的角质化尖端——指/趾甲(蹄、爪或指/趾甲)——却揭示了有关啮齿动物历史和适应过程的惊人内幕。这些发现表明,啮齿动物的演化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们的拇指(或第一指,D1)甲,这种适应性特征令其双手能灵巧地碎裂种子和坚果。四足动物(具有四个肢体的脊椎动物)的手是与环境互动的重要结构,其指在形态功能上都会在演化上显出极大的多样性。其中,第一指(D1)尤其耐人寻味:它是发育过程中最后出现的,也是演化过程中最先缩减或消失的;在某些谱系(如灵长类)中,D1 使抓握或攀爬等灵巧动作成为可能。然而,人们对指/趾甲的研究却很少。在啮齿动物(这是种类最繁多的哺乳动物群体)中,D1 可能会长有指甲、爪子,或者根本没有指爪,但人们对这种变异的演化模式和功能意义仍知之甚少。 Rafaela Missagia 和同事在此利用先进的系统发育比较法系统地研究了啮齿动物中 D1 指甲类型的多样性、演化史和行为相关性。Missagia 等人发现,指甲(而非爪子)既是最常见的,也可能是其祖征。化石证据表明,啮齿动物至少从渐新世开始就拥有指甲样 D1s,这使得这一特征成为该群体的长期标志,也是哺乳动物相关目中的独有性状。据作者披露,D1 指甲可能与啮齿动物独特的啃咬门齿共同演化,从而支持对坚果等坚硬食物的灵巧处置;这可能是该群体早期分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生态优势。长有 D1 爪子和没有 D1 指甲的啮齿动物出现于较后的特化谱系,其功能可能是为了支持特化行为;爪子出现于地下或穴居谱系,而失去指甲的谱系则更为依赖口部进食而非使用手部进食。 Journal Science
4-Sep-2025 由雌激素驱动的细胞再生可保护雌性肾脏免受疾病侵害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一项新的小鼠研究揭示了育龄女性似乎相对不易罹患慢性肾病的原因;慢性肾病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报告称,受雌激素调节的信号传导可促进雌性肾脏中关键性滤过细胞的再生。该研究还将先兆子痫等妊娠并发症与这一再生过程的失调联系起来。慢性肾病 (CKD) 影响着全球超过 10% 的人口;它是一个首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它不仅可能引发致命性肾衰竭,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CKD 预计会在未来的 20 年内成为全球第五大死因。先前的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在该病的进展中起着显著的作用:男性罹患 CKD 的风险更高,而育龄女性似乎相对受到保护。尽管这种情况表明女性性激素(如孕酮和雌激素)可能在 CKD 的发展中起着保护作用,但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导致该病易感性性别差异的潜在机制则知之甚少。 通过谱系追踪、单细胞 RNA 测序以及对小鼠模型、人体组织和尿液样本的分析,Carolina Conte 和同事证明,雌性肾脏具有更强的可以从肾祖细胞再生为关键性滤过细胞(名为足细胞)的能力。这些细胞可通过雌激素受体依赖性信号再生,从而在育龄期保护身体免受肾脏疾病和高血压的侵害。此外,作者发现,随着怀孕小鼠肾脏对更高负荷的适应,这种效应会增强。然而,当这种再生能力受损时(例如在先兆子痫中),母鼠会面临更高的罹患肾病和高血压的长期风险。与此同时,这些母鼠的后代也容易出现肾单位发育不良、出生体重低以及日后发生心血管和肾脏问题。据Conte等人披露,这些发现表明,先兆子痫可能源于肾脏祖细胞无法提供足够的足细胞,从而将母体肾脏健康与妊娠结局直接关联。这一关联为可能的治疗机会提供了新的线索。 Journal Science
3-Sep-2025 “照亮”微塑料污染的细菌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目前,在《ACS Sensors》上发表文章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活体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附着在塑料上并发出绿色荧光。在对真实世界水样进行的初步检测中,生物传感器可以轻松检测出环境中存在的微塑料水平。 Journal ACS Sensors
3-Sep-2025 科大團隊開發新型採樣方法 革新統計力學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系及化學系副教授潘鼎和物理系助理研究教授李爍輝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基於深度生成模型,開發出一種新型直接採樣方法。這方法可在連續溫度範圍內實現對玻爾兹曼分布的高效採樣。 Journ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Sep-2025 西班牙与拉丁美洲200余座以古希腊罗马命名的城市完成地理定位研究 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 Reports and Proceedings 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近日发布了一套创新性的互动目录系统,成功实现了对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地区200余个以古希腊罗马时代命名或与之存在历史类比关系的城市进行精准地理定位。这项名为ANTIMO的研究项目开创性地通过古典文明参照系,为现代城市化发展、社会演进及政治体系构建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2-Sep-2025 迷幻药研究重塑全球心理健康治疗范式 Genomic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Genomic Press对Gregor Hasler教授的开创性访谈,深入探讨了正在重构全球精神病学治疗格局的革命性迷幻药研究。这位瑞士神经科学家阐述了裸盖菇素与MDMA等物质如何迅速增强神经可塑性,从而在传统疗法无效的情况下,为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成瘾提供持久缓解。他在谷氨酸与GABA神经递质系统方面的先驱性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治疗路径,可能会改变全球数百万顽固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照护。 Journal Psychedelics
2-Sep-2025 革命性精神科医生重塑全球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认知 Genomic Press Reports and Proceedings 在Genomic Press最新访谈中,探讨了Siegfried Kasper教授对当代精神病学与难治性抑郁症研究的深远贡献。这位奥地利精神科专家已发表逾800篇论文,H指数高达131。他在访谈中回顾了自己首度证明精神疾病生物学基础的奠基性研究,以及推动包括SSRIs与鼻用艾氯胺酮在内的革新疗法的过程。他的学术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医学界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焦虑障碍的治疗方式。 Journal Brain Medicine
28-Aug-2025 黄石公园内信步徜徉的野牛提升了草原的恢复力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黄石公园内迁徙不受拘束的野牛群不但改善了养分循环,而且提升了景观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这些发现挑战了传统的牧养理念,表明恢复大规模迁徙可以释放该物种的全部生态能量。历史上,北美曾有着数千万头的野牛;它们的季节性迁徙改变了这片大陆广袤的草原生态系统。如今,这些曾经数量庞大的野生、自由迁徙的野牛群已不复存在;它们目前仅存约 40 万头,且几乎全都以小群管控的形式存在于私人土地或公园和保护区内。尽管研究表明,这些野牛可通过使栖息地多样化、对植物群落的影响以及驱动养分循环和生产力等过程而在塑造生态系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现代野牛大多囿于有限的区域之内,因此大型迁徙野牛群对生态的更为广泛的影响仍鲜为人知。然而,野牛在黄石公园北部生态系统中迁徙活动的恢复为理解大型食草动物如何在景观尺度塑造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天然实验场所。 在 2015 年至 2022 年间,Chris Geremia 和同事追踪了野牛在代表其三大主要栖息地的 16 个地点的放牧动态,并测量了它们对碳氮动态、植物群落和土壤微生物学的影响。Geremia 等人发现,野牛在加速氮循环、增加地上氮含量和改善景观营养品质的同时也稳定了植物的产量,尤其是在营养丰富的湿润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野牛不但密度高且放牧量也高于通常建议的水平。在放牧地区,土壤微生物密度以及土壤和植物中的氮含量也有所增加。据作者披露,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大型迁徙食草动物对生态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它们的体型,而且还在于它们的数量、密度和自由迁徙能力。Geremia 等人写道:“为了推进对迁徙食草动物和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我们必须接受景观尺度上的异质性——不是在单个牧场或草场的尺度,而是在允许成千上万大型迁徙食草动物在这些地方自由迁徙的尺度。我们的发现强调,拥有野牛等大型本地食草动物的生态系统在当今的世界中可成功运作。” Journal Science
28-Aug-2025 重度污染的蒂华纳河湍流加剧了区域空气质量风险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蒂华纳河(Tijuana River)的污水不仅沾染了南加州的海滩,还排放了有毒的气体和气溶胶,后者的弥散范围远超河岸,威胁着附近社区居民的健康。横跨美墨边境的蒂华纳河流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重度污染危机:未经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料和有毒径流均会流入太平洋,导致海滩长期关闭并带来持续的环境健康风险。虽然人们最担心的是直接接触污水,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污染物可以气溶胶化,成为空气中的悬浮物并弥散到远离河岸的区域。这种被忽视的传播途径意味着社区居民通过吸入污染物所面临的风险可能大于直接接触污染的河水。全球逾半人口生活在水道附近,因此了解水污染对空气品质的影响是一项紧迫但欠缺研究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 基于先前追踪加州圣地亚哥蒂华纳河口附近空气中细菌和化学污染物的研究,并以居住在河流附近社区居民关于恶臭和健康症状的报告为指导,Benjamin Rico 和同事确认,该河的一个湍急河段可能是恶臭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热点。这促使作者用移动空气质量实验室来测量硫化氢 (H2S,一种由污水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作为水污染的空气示踪物。他们发现,2024 年创纪录的旱季河水高流量导致硫化氢排放量大幅飙升:夜间峰值达 4500 ppb(十亿分之一),比典型的城市水平(<1 ppb)高出数千倍。Rico 等人表示,这些发现凸显了受污染河流的湍流部分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由于现有的空气质量模型忽略了受污染河流和河口的排放,因此纳入这些途径对准确预测健康影响、应对吸入风险和指导缓解措施至关重要。此外,极高的 H2S 浓度证实了长期被忽视的社区观测结果的有效性,凸显了被边缘化的社区所承受的不成比例的负担。Rico 等人写道:“持续性监测、协调的跨境措施以及联邦、州和地方当局的领导对于最终为受这场持续的环境和公共卫生危机影响的社区提供长期被剥夺的保护和正义至关重要。” Journal Science